跑步作为一项运动在现代生活中可以说最为常见。相应的跑步鞋也就成为了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运动鞋品类。现代的运动鞋品类起源于十九世纪的欧洲,最初都是由改造传统款式的皮鞋开始的,比如最早的跑鞋就是在皮鞋的底部增加了几根铁钉用以增加抓地和止滑功能。

1951年,日本最知名的制鞋企业Tiger公司开始生产马拉松运动专用跑鞋。这种跑步鞋具有特殊的造型:鞋头不是通常所见到的整体式,而是将鞋底前部分为两部分,鞋帮的前部分也是由两部分组成,即大脚指与其他四趾分开。

上个世纪60年代,跑步鞋底多半都装有独立式鞋跟,以符合赛跑选手的要求。新百伦(New Balence)公司的前身,即是从1906年开始在波士顿产制矫正鞋的Riley-瑞利公司发展而来,拥有长年制作高难度矫正鞋的经验。

该公司于1961年开始把触角延伸至跑步鞋这个领域,将矫正鞋的原理用于跑步鞋。市面上看到的跑步鞋,就是新百伦公司跑步鞋演化而来的。由于这种形状类似楔型,故称为楔型根插(Heel Wedge),后来演变为全片的中插。

1967年,泰戈尔公司提出把脏鞋子直接用洗衣机洗。推出了两款完全以尼龙网布为鞋面的跑步鞋,其中一款用于马拉松鞋,另一款则用于竞赛用钉鞋。将跑步鞋的鞋底削掉,再粘上拖鞋的鞋底(等于中插的功能),最后再贴上一层耐磨的橡胶底作外底,这种经过改进的结构和尼龙网布的发展一样,最后为跑步鞋鞋底标准设计,在运动鞋的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影响,成为后来慢跑鞋底的基本模式。

1973年Bowerman先生对跑步鞋结构设计改进,把PU胶倒入做威化饼干的铁模子里头,从铁模中取出干燥后的PU胶,就成了一块沿用至今的著名的威化外底。

1974年,美国的Brooks公司首先使用了一种革命性的聚合物材料—EVA,重量轻、减震效果优异。很快,EVA成为使用最广泛的中底材料,至今长盛不衰。

八十年代,在各种设备和材质革新的基础上,跑步鞋技术发展开始进入更偏重细节设计的新阶段:电脑控制的三维织布机制作的中空的三明治网布开始应用,提供了更轻的重量和更好的透气性;将EVA材质二次模压成型的技术开始应用,中底的后掌开始出现边墙;后套平衡片成了跑步鞋的标准配置,并且越做越大。

到了九十年代,耐克的气垫鞋朝更大、显露更多的原则发展,气垫不断更新换代,品质也越来越好。Air Max系列在这个阶段成为Nike业绩的中流砥柱。

这个阶段的跑步鞋市场,开启了众多功能化革新的篇章:除气垫外,矽胶,油包甚至蹦床网等等各种吸震技术的新产品相继推出。除了主流的吸震诉求以外,防止扭伤;减轻重量已及增加透气性等技术也开始全面发展,这也推动了产品外观逐渐演化得更加复杂,更加机能化。

现在市面上大部分跑鞋的鞋面材质都改用了飞织鞋面,飞织鞋面没有过多的拼接,不会使鞋子因为拼接而卡脚,而且更轻便。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于人工成本上,越来越高的人工成本是一个每个品牌都面临的问题,但是飞织鞋面不需要过多的人工针车工序,在前期就已经几乎完成了80%以上的鞋面工作,可以有效地帮助品牌控制成本。

跑步鞋发展到现在,材料、工艺、设计等每个环节都已经很成熟了,所以每个品牌都在试图创新,力图创造出能够代表自己品牌的科技和设计。我们利用我们团队在业内20多年的从业经验,筛选出优质的供应商,并且给云弹减震运动鞋运用了很多目前比较先进的材料和工艺技术。作为“星品”我们希望它是一双颜值和脚感并存的运动鞋,这也是我们一年努力的结果,接下去就等待各位“上帝”的检验。

▲ 249元,点击上方图片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