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水逆”还会影响红酒口感

经常喝酒的朋友们一定遇到过这种情况,今天喝的这瓶酒,为啥不如我上次喝着好喝捏?

影响葡萄酒表现的原因,除了醒酒,温度,配餐外,现在越来越流行的一个观点:那就是喝酒时行星的运行状态,也会影响着葡萄酒的状态。听起来是不是和“水逆”的原理有点像?

不过这种略带“玄幻”的说法可不是笔者说的,而是1924年由奥地利哲学家鲁道夫·斯坦纳首次提出。

他认为农作物的生长会受到地球之外的行星运行的影响,他的弟子们根据他的哲学理念,具象化为“生物动力法”然后实际运用到各种农作物的种植中。

▲ 鲁道夫·施泰纳(Rudolf Steiner)

行星运行时位置的不同会导致地球上引力的变化,比如月圆之夜潮汐的起落会比平时更加剧烈。根据生物动力法的说法,农作物也会如此。

根据行星的运行产生的引力不同的时间段,生物动力法将这些时间段分成了“根”“叶”“花”“果”四类耕种日。方便农民伯伯们根据日子进行相关操作。这种时间段的划分,被星象学家(尤其是对星座研究很深的人)计算推演,然后把未来的这种是日划分做成日历,就是生物动力法日历。

那么喝酒与生物动力法日历有什么关系么?

生物动力法的实践者们认为,葡萄酒是葡萄生命的另一种形式的延续,也会受到行星运行的影响。在花日与果日,葡萄酒展现更多怡人的花香果香。在根日与叶日,葡萄酒则展现更多泥土与植物生青(比如芹菜,青椒)的味道。也有许多人表示葡萄酒在花日与果日,酒体会更加柔顺,单宁更加柔和;在根日叶日则正好相反。

英国有一家葡萄酒销售的连锁公司,把葡萄酒的试饮以及对外推广活动全部都定在了花日与果日,以求提供最好的消费者体验。

在国内,许多酒会也把日子专门定在花日与果日,他们声称葡萄酒在这样的日子里醒酒时间会极大的缩短,让酒友免受等待之苦。

也有专业人士对这种无法用科学解释的品酒方式提出了极大的质疑。澳大利亚的一位葡萄酒大师菲利普雷德曼曾邀请许多行业内专家,一起在不同的日子里品尝了相同的酒款,然后发现从统计上来说,并不能说花果日与根叶日对葡萄酒的表现产生了影响。 但是更多的人表示自己“确实体会到了同样的酒在不同时间表现的差异”。

不管怎样,这两种观点目前都还没有科学理论的支持,所以大多数资深饮酒者都表示“信则有,不信则无”。

不过你不妨亲自试下星象是否对葡萄酒口感有影响。

2018年1月31日,这是2018年两场月全食中的第一场,观测条件相对较好,不仅发生在前半夜,而且中国除最西部的部分地区以外,其他所有地方都可以看到月全食的全过程。

不过小编的葡萄酒好友,一位葡萄酒业内工作很长时间的专家透漏,行业内有很大一部分人会参考生物动力法来饮酒,效果还不错哦。